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动态 > 掌握核心技术,中国航天迈上新高度

掌握核心技术,中国航天迈上新高度

2025年08月11日55833

  7月9日,嫦娥六号月球样品最新研究成果在北京集中发布,首次揭开了月球背面的演化历史。一年前,嫦娥六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采集带回月球背面样品。正是借助这些样品,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所、国家天文台联合多家单位取得了多个首创性的关键进展。

掌握核心技术,中国航天迈上新高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探月工程成果凝结着我国几代航天人的智慧和心血,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我们这些年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的显著成就,充分展现了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掌握核心技术,中国航天迈上新高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追梦不停歇,探索不止步。“十四五”期间,中国航天人迎难而上、接续奋斗,在载人航天、月球与深空探测、空间科学等各领域取得瞩目成就,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断书写用航天梦托举中国梦的壮丽篇章。

掌握核心技术,中国航天迈上新高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载人航天:自立自强方能弯道超车

  深夜的中国航天员科研与训练中心,蔡旭哲在失重水槽里反复拆装设备。这是他航天员生涯里一个普通的夜晚。这些螺丝钉,他已拧过上千次。

  2024年12月17日,年近五旬的蔡旭哲,与“90”后航天员宋令东、王浩泽密切协同,完成了长达9小时的太空出舱活动,刷新了单次出舱时长世界纪录。

  “每次执行飞行任务,都不是上一次任务的简单重复,而是向着更高层次不断跨越。”回顾两次飞天经历,蔡旭哲说。

  载人航天,筑梦天宫,总是在一程程接力中刷新高度。

  2021年4月29日,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拉开了中国空间站建设的大幕。在不到20个月时间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先后在文昌、酒泉2个发射场成功组织3次空间站舱段、4次载人飞船和4次货运飞船发射,用连战连捷的骄人战绩,跑出了中国航天“加速度”。

  2022年12月31日,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我们的‘太空之家’遨游苍穹。”

  至此,三十而立的载人航天工程圆满完成“三步走”发展战略。中国空间站不仅完成了基本构型在轨组装,还实现产品全部国产化、原材料全部国产化、关键核心元器件100%自主可控。世界最快空间交会对接纪录、再生生保系统、航天员出舱服、舱外机械臂、柔性太阳翼……一项项创新成果闪耀太空。

  亲身参与中国载人航天首次“太空会师”、见证中国空间站建成的航天员费俊龙深有感触:“从神舟六号到神舟十五号两次飞行,我充分理解了‘把命运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这句话的分量。要想弯道超车,必先自立自强。”

  目前,中国空间站已经接纳了9个任务乘组的进驻,进行了6次“太空会师”,各项空间应用实验有序展开。后续,我国将研制并择机发射空间站扩展舱段,不断提升中国空间站的能力。

  嫦娥探月:硬核科技谱写精彩华章

  “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叶培建院士的手机里,一直保存着一张照片。那是他上世纪80年代初在瑞士留学期间,参观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总部时拍摄的美国月壤展品。多年来,他常用这张照片激励自己和团队。

  曾经,中国科研人员只能将美国赠送的1克月壤掰成两半使用,如今早已不必羡慕外人。“嫦娥五号、嫦娥六号样品都一直在按照规定分发给全国科学家,嫦娥五号样品也分发给了国外科学家去做研究。大量科学成果在不断涌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春来近日介绍。

  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号返回器带着1935.3克月背样品,安全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朗草原。这项历时53天、创造多项世界航天纪录的任务圆满落幕。

  是年9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嫦娥六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指出,嫦娥六号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月球背面采样,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是我国探月工程的重要里程碑。

  嫦娥探月,追逐银辉,总是在一轮轮探索中绘就新图景。

  相比2020年成功实施的嫦娥五号任务,嫦娥六号首次从月球背面采样返回,需要突破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月背智能快速采样、月背起飞上升等关键技术。

  任务中,嫦娥六号所携由玄武岩纤维制作的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徐徐展开、月面自主智能微小机器人拍回着陆器和上升器合影、“挖土”后留在月面的“中”字印记、返回器在大气层边缘打出漂亮的“太空水漂”……一个个精彩瞬间令人记忆犹新。而这背后,处处是硬核科技作为支撑。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邓湘金对自主创新的重要性体会深刻,“在采样和封装系统研制过程中,我们从新材料、元器件等开始突破,掌握了基础技术,脚步走得更扎实、更坚定。”

  未来,中国探月的传奇还将续写。国家航天局局长单忠德介绍,该局正加速实施探月工程四期嫦娥七号、嫦娥八号任务,结合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推进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

  深空探测:永无止境探索浩瀚太空

  2025年7月1日,国家航天局发布了天问二号探测器拍摄的地月影像图。那时,天问二号已飞行一个多月,与地球距离超过1200万公里。

  中国人探索浩瀚太空的脚步,绝不仅限于相距38万公里的月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探索太空永无止境。希望航天战线同志们再接再厉、乘势而上,精心开展月球样品科学研究,接续实施好深空探测等航天重大工程,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为建设航天强国再立新功。

  深空探测,叩问苍穹,总是在一次次跨越中迈向纵深。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一周后,祝融号火星车驶上火星表面;同年11月,天问一号环绕器准确进入遥感使命轨道,开展火星全球遥感探测。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通过一次任务完成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三大目标。

  2025年5月29日,我国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它的目标是距离地球约1800万—4600万公里的2016HO3小行星以及1.5亿—5亿公里之外的311P主带彗星,将通过一次发射,进行小行星伴飞、取样、返回和主带彗星伴飞探测。这项或将持续10年之久的任务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让我们拭目以待。

  “十四五”期间,中国航天多点开花,成绩喜人。这些成果充分展现中国航天在自立自强和技术自主可控方面的决心和能力,为不断迈向航天强国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接下来,国家航天局将有序推进天问三号火星采样返回任务、天问四号木星系探测等深空探测任务;在羲和号成功进行太阳探测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太阳探测工程;我国将建设新一代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发展卫星互联网系统……“我们将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姿态,为保护地球家园、增进民生福祉、服务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贡献。”单忠德说。(记者 付毅飞)

【责任编辑:周靖杰】
    阅读下一篇: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经济快讯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掌握核心技术,中国航天迈上新高度” 的相关文章

              中国故事丨在高原云端,“看见”地球的呼吸

              中国故事丨在高原云端,“看见”地球的呼吸

                海拔3816米的瓦里关山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比邻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1994年9月,世界气象组织宣布,第一座建在欧亚大陆上的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以下简称“瓦里关站”),在瓦里关山开始运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瓦里关站是北半球内陆...

              支付宝推出商保码,实现医保、商保一站付

              支付宝推出商保码,实现医保、商保一站付

              为了提升看病报销服务体验,12月13日,支付宝宣布推出商保码,实现医保、商保一站支付。患者住院缴费刷完医保后,如需补充,可直接使用商保码申请垫付住院费用,后续再向保司发起报销理赔。目前,用户上支付宝搜「商保码」可开通该服务,并按照提示申请就医额度。据悉,商保码首期已覆盖泰康在线、众安在线旗下的主流险...

              跨国公司税收战争阴云密布 美国停止支持全球税收协议有何影响?

              跨国公司税收战争阴云密布 美国停止支持全球税收协议有何影响?

                在“特朗普2.0政府”的全球贸易争端版图中,关税并不是唯一的议题。与美股超级巨头息息相关的全球企业税问题,现在已经“子弹上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周一晚间公布的总统备忘录中,特朗普指示美国财政部,撤回美国对经合组织全球税收协议的支持,并要求该部门制定美国公司遭到域外国...

              “币圈”喜大普奔:美国SEC成立加密货币工作组 “加密妈妈”担任领导

              “币圈”喜大普奔:美国SEC成立加密货币工作组 “加密妈妈”担任领导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美东时间周二,美国总统特朗普刚一上台,“币圈”就迎来一个大好消息:美国交易委员会宣布,该委员会将成立一个以加密货币为重点的工作组,以制定监管市场的方法。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而该工作组的领导人,就是一直备受“币圈”人士追捧的...

              发挥智慧大数据优势 让大城市治理更“智慧”

              发挥智慧大数据优势 让大城市治理更“智慧”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要求,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并且提出,推动形成超大特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城市治理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迫切需要引入新技术、新理念来提升...

              中国科学家领衔团队首次记录遥远“太空合声”

              中国科学家领衔团队首次记录遥远“太空合声”

                新华社北京/伦敦1月23日电 地球磁力线像琴弦一样被宇宙空间带电粒子拨动,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中国科学家领衔团队在23日正式出版的英国学术期刊《自然》发表论文,宣布在世界上首次记录到遥远的“太空合声”。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晋滨说:“这项开创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