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动态 > 人工智能让遥感卫星变“聪明”

人工智能让遥感卫星变“聪明”

2024年03月28日53774

  新华社长春3月28日电 题:人工智能让遥感卫星变“聪明”

人工智能让遥感卫星变“聪明”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华社记者孟含琪

人工智能让遥感卫星变“聪明”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远在太空的卫星与前沿热门的人工智能技术“碰撞”,将擦出怎样的高科技“火花”?

  去年12月至今,一些科研院所和商业航天公司陆续推出人工智能遥感大模型,引发业内关注。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图像部主任孙海江说,遥感卫星影像广泛应用于农林生产、环境监测、智慧城市、地理测绘、土地规划等领域。随着卫星规模增大,全球每天获取的观测数据已经开始以Pb量级测算。传统手动、单一领域的遥感信息提取方法难以适应海量遥感数据的快速解译。并且,由于卫星遥感数据的特殊性,其涵盖了大量的地理、气象、环境等多元信息。这些信息的高效利用也需要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特征提取技术予以支撑。

  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让行业迎来变革。“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遥感大模型,推动了多元遥感数据的提取与识别技术发展。”孙海江说。

  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农林领域应用负责人曲春梅以农作物定损举例,遥感卫星拍摄农作物后,需要经历人工标注指定范围,通过卫星遥感光谱分析技术判断识别,经过模型计算分析等过程。整个过程比人工查勘定损效率高,但依旧需要人工在地物分割、边界精确等方面进行大量操作。

  人工智能技术改变了这些现状。人工智能遥感技术是指通过对遥感卫星影像数据的深度分析和学习,实现自动化识别分类地表特征,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解译的准确性。目前该技术有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卫星上增加人工智能模块,相当于为卫星装上一个拥有数据解译能力的智能大脑;另一种是地面建立人工智能大模型,基于深度学习智能处理遥感卫星影像。

  “人工智能可以取代人力勾绘农作物地块,快速完成耕地识别,工作效率相比人工作业提升数十倍。”曲春梅说。

  人工智能与遥感技术结合后,还可以实施目标识别和变化检测等功能。试想,让远在苍穹的卫星“关注”一座大型工厂的建设。建设期间,无论是施工场地的大型机械运动轨迹,还是施工进展,都能被捕捉记录。对比多日的施工数据,人工智能遥感技术还能自动分析当地施工是否完成既定计划,明日还需再追赶哪些进度等。

  通过高分遥感数据监测城市发展,有效指导城市规划和管理,实现交通流量监测、城市绿化覆盖评估等。通过监测作物生长状况,指导农业生产与管理,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监测森林覆盖变化、水体污染等,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细数人工智能遥感技术的作用,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市场经理马鉷滔滔不绝。

  谈及未来发展,孙海江也充满期待。在他看来,我国在星上智能处理和地面遥感AI大模型技术上同步发力,推进人工智能遥感技术发展,太空中的卫星将变得越来越“聪明”。

【纠错】 【责任编辑:张樵苏】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写在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召开之际
      • 新华视点丨畅想人工智能技术的喜与忧
      • 新华全媒+丨精打细算 看高标田“节水账”
      • 华尔街手记|纳斯达克的“网红特朗普”
      • 新闻分析|塞内加尔将迎来“变革派”总统
      • 追光丨有一群老外,因为体育爱上了中国新疆
      • 乡村行·看振兴丨“两山平台”推动生态资源“增值变现”
      • 在阿尔泰山深处,遇见呼麦
      • 波兰留学生:在元宇宙里“搬砖”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经济快讯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人工智能让遥感卫星变“聪明”” 的相关文章

              我国117个大模型完成生成式AI服务备案

              我国117个大模型完成生成式AI服务备案

                记者从国家网信办官网获悉,为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创新发展和规范应用,网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按照《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要求,有序开展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工作,目前已有117个大模型完成这项工作。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从公开信息可以看到,完成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的大...

              上海成立合成生物学创新中心

              上海成立合成生物学创新中心

                新华社上海4月14日电(记者董雪)记者从14日举办的2024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峰会上获悉,合成生物学是上海加快布局的“未来产业”,为推动该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上海正式成立新型研发机构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中心,并于14日为该中心揭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据上海市科委介绍,上...

              做好“共享员工”权益保障

              做好“共享员工”权益保障

                “共享员工”作为一种新的用工模式,促进其规范发展,还应明晰法律定义,明确雇主责任,建立健全内部劳动纠纷协商解决机制。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今年春招季,有求职者发现不少企业在招聘“共享员工”。“共享员工”的话题也再次引发关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共享员工”模...

              新研究:一种新塑料可借助细菌孢子自动降解

              新研究:一种新塑料可借助细菌孢子自动降解

                新华社北京5月6日电 一项发表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的新研究显示,嵌入了一种细菌孢子的新型塑料在与土壤接触后能迅速降解。该细菌孢子在塑料使用期间会保持休眠,但会在塑料废弃后“苏醒”并帮助降解塑料。这项技术有望帮助缓解塑料污染问题。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塑性聚氨酯广泛用于手...

              打通算力服务“最后一公里”

              打通算力服务“最后一公里”

              成都超算中心科研人员在巡检机房设备。  新华社记者 刘 坤摄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培育算力产业生态。”近日,国家超算互联网平台正式上线。国家超算互联网可将全国众多超算中心连接起来,构建一体化的超算算力...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川陕哲罗鲑全人工繁殖成功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川陕哲罗鲑全人工繁殖成功

                新华社成都5月6日电(记者王曦)记者6日从在四川成都召开的川陕哲罗鲑全人工繁殖成果技术鉴定会上获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川陕哲罗鲑全人工繁殖取得成功。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5日至6日,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对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