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聚焦 > 这类机构 拿到“入场券”!

这类机构 拿到“入场券”!

2025年07月13日64101

  【导读】债券通“南向通”扩容,非银机构打开投资新渠道

这类机构 拿到“入场券”!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债券通迈过八周年之际,“南向通”业务迎来更多增量支持政策。

  7月8日,中国人民和香港金管局宣布了多项债券通优化扩容的措施,包括扩大“南向通”参与机构范围,加入券商、公司、理财及资产管理公司;将拓宽离岸回购应用场景,可交易币种由人民币拓宽至美元、欧元、港元等多币种;优化互换通运行机制,进一步满足投资者的利率风险管理需求。

  受访人士认为,债券通“南向通”扩容,有利于拓宽境内非银机构的海外资产配置渠道,提升资产配置灵活性和收益能力,也将提高香港债券市场的活跃度和流动性,进而提升其作为世界金融中心和全球离岸人民币中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非银机构获得“入场券”

  此前,债券通“南向通”的参与机构仅有银行类金融机构、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和人民币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RQDII),此次扩容后,加入券商、保险公司、理财及资产管理公司等非银机构。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监于丽峰认为,此次参与机构范围扩容,一方面,可以帮助国内非银机构通过债券“南向通”渠道投资全球债市,提升非银资金组合投资回报和风险收益比;另一方面,可以引入更加多元化的投资需求,提高香港债券市场的活跃度和流动性。

  “特别是在目前国内债券市场收益率处于历史低位、QDII额度有限的情况下,美国、欧洲等地区的债券收益率相对较高,且国内外债券价格相关性较低,若能够在组合中加入海外债券,有助于提升国内非银机构投资组合的回报和风险收益比。”于丽峰说。

  业内人士表示,券商、保险公司、银行理财子公司等非银机构主要依赖QDII额度“出海”,但QDII额度较为稀缺,且相对而言审批周期长、使用限制多,债券通“南向通”扩容,相当于为非银机构投资海外债券提供了一条便利渠道。

  非银机构参与境外市场投资,可以有效缓解“资产荒”压力。非银行业首席孙婷表示,债券通“南向通”扩容将打开险资出海新通道,在当前欧美市场利率相对较高的背景下,配置多元币种、利率水平较高的境外债券有助于缓解险企投资端压力。以10年期国债为例,中国、美国和欧元区利率分别为1.64%、4.34%和3.24%,而国内传统型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目前为2.5%,明显低于欧美地区债券收益率。

  券商多项业务有望受益

  债券通“南向通”扩容至券商后,将带来多个直接业务增长点。受访券商人士表示,目前公司正在积极关注这一政策,具体参与机构的名单还有待监管机构公布。

  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券商多项业务有望受益,一是提升自营投资收益与多元化配置,券商可通过自营资金配置高收益债券,提升投资回报,同时,可以利用境内外利差和汇率波动,进行跨市场、跨币种套利交易,优化投资组合。

  二是资管业务可开发挂钩境外债券的理财产品。在QDII额度有限的情况下,券商可设计“南向通”专属资管计划,吸引高净值客户和机构投资者,同时,针对美元、欧元、港元等不同币种债券市场,推出差异化产品,满足投资者多元化需求。

  该负责人表示,部分券商可能成为“南向通”合格做市商,通过提供流动性并赚取买卖价差。此外,预计中资企业赴港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及其他货币债券的需求增加,券商可提供承销、财务顾问等服务。

  不过,对于券商而言,开展相关业务还需应对跨境合规、汇率风险管理等挑战,尤其在多币种交易环境下,风控能力将成为竞争关键。某券商资管人士表示,汇率风险方面,投资美元债、欧元债等外币债券时,人民币与外币的汇率波动可能侵蚀投资收益;信用风险方面,境外市场更为波动,违约事件频发,发行人信用评级下调可能影响债券价格,可通过建立严格的境外债券信用评级体系加以防范。

  离岸回购业务机制优化

  除了“南向通”扩容外,优化债券通项下的离岸回购业务机制安排也是重要措施之一,中国人民银行将拓宽离岸回购应用场景,可交易币种由人民币拓宽至美元、欧元、港币等多币种,取消对回购质押券的冻结,进一步盘活质押券。

  于丽峰表示,离岸回购应用场景拓宽至多币种,有利于参与机构根据实际融资的币种需要,更加便利地将持有的在岸人民币债券进行回购融资。这将大幅提升在岸人民币债券作为抵押品的应用场景,推动离岸回购交易规模的扩大,进而提高在岸人民币债券对外资的吸引力,促进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

  “上述优化措施的推出,将进一步深化内地与香港债市的互联互通,扩大境内外资本的双向流动规模,增强双边市场联动性,助推债券市场基础设施进一步与国际市场接轨,推动制度型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对我国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于丽峰说。

  国泰君安国际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多币种回购可匹配不同货币负债需求,可以减少汇率对冲成本。香港可发展成多币种回购交易中心,支持美元、欧元、港元、人民币等货币的抵押融资,增强全球资金枢纽功能。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认为,“南向通+港股通人民币柜台”协同,可形成“境内—离岸—全球”资产配置闭环,加速人民币国际化,推动离岸人民币资产从“流动性补充”向“核心配置”升级。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经济快讯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类机构 拿到“入场券”!” 的相关文章

这场政企座谈会,为何让企业和金融机构“意犹未尽”?

这场政企座谈会,为何让企业和金融机构“意犹未尽”?

每经记者 淡忠奎    每经编辑 杨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淡忠奎 摄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0月17日下午4点50分左右,座谈会一散场,成都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立即找到秦灿——成都信得实业有限公司...

应对偿付能力大考 险企年内发债融资约千亿元

应对偿付能力大考 险企年内发债融资约千亿元

  上证报中国网讯(记者何奎)2024年以来,公司发债步伐加快,发债规模已经约千亿元。与去年发债机构主要是中小险企相比,今年大型险企发债也较为频繁,并且发债规模较大,占比超过7成。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近年保险公司积极发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

中资美元债分化,投资级与城投债反弹,部分地产美元债下跌超30%

中资美元债分化,投资级与城投债反弹,部分地产美元债下跌超30%

  受美联储降息预期波动影响,今年以来中资美元债市场高位震荡,且表现分化。投资级与城投美元债下跌后有所反弹,而高收益级与地产美元债持续下跌。受部分房企舆情影响,1月有重点房企美元债跌幅已超30%。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业内人士指出,考虑锁汇成本,中资美元债的吸引力较去年有所下降...

明天不操作,或亏损超24%

明天不操作,或亏损超24%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春节假期前,又有可转债将迎来最后交易日。1月23日,是成银转债的最后交易日。成银转债1月22日收盘价为133.632元/张,如果投资者不及时操作,可能亏损超24%。此前,金沃转债部分持有者就因未及时操作导致亏损42%以上。   另一只转债——苏...

2024年成都GDP超2.3万亿元,同比增长5.7%

2024年成都GDP超2.3万亿元,同比增长5.7%

成都市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和“五个聚焦、五个新篇章”工作要求,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

2025年各省置换债券配额或与去年相当 地方债防风险仍然关键

2025年各省置换债券配额或与去年相当 地方债防风险仍然关键

  2024年无疑是地方化债的大年。一方面延续2023年一揽子化债政策,安排债务限额支持地方化债。另一方面四季度进一步加大了化债力度,明确未来几年陆续化解12万亿元隐性债务,其中2024年四季度仅1个月的时间,就落地了2万亿元置换债券用于化解隐性债务。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