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民生 > 海欣食品上半年业绩亏损加剧,传统业务萎缩,预制菜增长难掩结构失衡隐忧

海欣食品上半年业绩亏损加剧,传统业务萎缩,预制菜增长难掩结构失衡隐忧

2025年07月23日60140

证券之星 吴凡

海欣食品上半年业绩亏损加剧,传统业务萎缩,预制菜增长难掩结构失衡隐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近两年,伴随消费市场景气度下降、冻品行业竞争加剧以及传统经销模式承压,多家速冻食品上市公司业绩表现乏力。证券之星梳理发现,2024年,仅行业龙头安井食品(603345.SH)业绩呈现小幅增长,其余上市公司三全食品(002216.SZ)、广州酒家(603043.SH)、千味央厨(001215.SZ)、海欣食品(002702.SZ)及惠发食品(603536.SH)的归母净利润均呈现不同程度下滑,其中海欣食品降幅高达1727.37%,不仅大幅超过行业内其他公司,还创下其上市以来的最大同比降幅。

海欣食品上半年业绩亏损加剧,传统业务萎缩,预制菜增长难掩结构失衡隐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营收承压之下,费用高企是公司2024年业绩由盈大幅转亏的主因。而今年上半年,受子公司福建长恒费用同比上升、产能未充分释放及新品销量尚未形成规模的影响,叠加公司持续加大市场投入,最终导致上半年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1600万元至2100万元,同比下滑25.34%-64.51%;预计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2100万元至2800万元,同比下降22.06%-62.75%。2024年以来,公司股价累计跌幅已超29%。

多品牌新品收入贡献承压

海欣食品的核心产品为速冻鱼肉制品和肉制品,辅以速冻米面制品、常温鱼肉及肉制品、速冻菜肴制品等。但作为公司业务根基的速冻鱼肉制品和肉制品,近年收入持续萎缩,从2020年的14.35亿元降至2024年的10.52亿元。公司营收增速从2021年起“换挡”至个位数,此后始终未能回升至双位数水平。

事实上,海欣食品很早就意识到,仅依靠传统鱼丸、肉丸等品类难以打开业绩增长空间。且由于公司收入呈现季节性特征,每年第二季度为销售淡季,第四季度为销售旺季。为提升淡季收入规模,公司需要改善产品结构以弥补淡季收入不足。

证券之星注意到,2021年起,海欣食品将部分业务重心转向速冻预制菜。2022年,公司速冻菜肴制品实现收入1.62亿元,同比骤增1334.35%,成为当年盈利扭亏为盈的重要原因。

不过,预制菜业务收入的大幅增长也与其2021年基数较低有关。2023年至2024年,速冻菜肴制品收入分别达3亿元和4.83亿元,同比增幅为84.47%和61.11%,增速已逐步回归常态。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增长部分得益于2023年4月公司对东鸥食品51%股权的收购。东鸥食品主营速冻菜肴制品,已在高端海洋水产预制菜领域形成布局。

但预制菜业务高速增长的背后潜藏着多重隐忧。

首先,公司近两年的新品增量,尤其是预制菜新品,主要依赖东鸥食品。2023年和2024年,其新品SKU分别增加1015个和1223个,对应新品收入达1.1亿元和1.39亿元;反观公司其他品牌,同期合计新增新品仅494个和485个,不仅数量差距显著,新品收入占比也远低于东鸥食品。

以2024年为例,“东鸥”新品收入连续两年突破亿元,而主品牌“海欣”的新品收入却从2023年的1.29亿元降至0.97亿元。新品类销量未能形成规模效应,导致业绩未达预期,这也是海欣食品2024年及今年上半年亏损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难看出,公司新品增长存在结构失衡:过度依赖东鸥食品的贡献,主品牌及其他品牌新品拓展乏力。这种单一依赖模式下,若东鸥食品的新品增长遇阻或SKU转化效率下降,公司整体新品业绩将面临更大压力。同时,主品牌“海欣”作为业务根基,其新品收入下滑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核心竞争力弱化。

多基地产能利用率不足

新品结构失衡的背后,是产能布局与市场需求的错配。

证券之星注意到,海欣食品各生产主体的产能利用率呈现显著分化。2023年至2024年,东鸥食品产能持续超负荷运转,利用率分别达113.6%和118.2%;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司其他生产主体产能普遍不饱和——2024年整体产能利用率仅65.06%,其中设计产能6.71万吨的东山腾新利用率为68%,而生产主体海欣食品及福建长恒的利用率更分别低至48.04%和49.57%。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曾于2022年10月推出定增预案,计划募资不超过5.2亿元用于“水产品精深加工及速冻菜肴制品项目”,彼时公司称,现有产能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增长,产能不足制约了规模扩张。该项目原计划2024年12月完工,达产后将新增2.5万吨速冻菜肴制品、7.5万吨鱼糜/肉制品及2000吨大豆拉丝蛋白产能。

但若按原计划投产,在现有产能已存在闲置的背景下,7.5万吨新增传统制品产能恐面临消化难题,且产能扩张将直接推高固定成本,折旧、人工及管理费用大概率同比攀升。为此,公司于2024年11月公告称,因部分设备尚未完成采购与调试,将项目延期至2025年12月。

另据证券之星发现,子公司福建长恒虽于2024年下半年投产,但因产能未充分释放叠加费用同比增加,进一步加剧了公司业绩压力。

此外,尽管近年预制菜业务保持增长,其毛利率却从2022年的23.30%骤降至2024年的9.97%,公司整体毛利率亦从22.45%下滑至18.52%。

对于2025年的发展,海欣食品在年度业绩说明会中表示,将通过成本控制、效率提升,明确市场定位与品牌建设,优化产品毛利结构、提质增效等举措改善业绩。不过,在上半年已确认亏损的情况下,下半年能否扭转颓势,证券之星将持续关注。(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吴凡)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经济快讯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海欣食品上半年业绩亏损加剧,传统业务萎缩,预制菜增长难掩结构失衡隐忧” 的相关文章

大增165%+,中国人寿公告!四险企业绩创历年同期之最

大增165%+,中国人寿公告!四险企业绩创历年同期之最

又一家上市险企业绩预喜。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0月16日晚,中国人寿(601628)公告,经初步测算,预计该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

金融股全线回调!机构最新研判

金融股全线回调!机构最新研判

2025年首个交易日,A股金融板块几乎全线“飘绿”。1月2日,券商、保险、银行等板块均遭遇大幅下挫。申万一级行业中,非银金融单日下跌4.91%,跌幅居于31个行业板块首位;而银行板块也于午后明显跳水,单日跌幅达2.20%。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回望刚刚过去的2024年,金...

深夜!全线飙涨!

深夜!全线飙涨!

美股科技股全线飙涨。 今日晚间,美股开盘后,科技股全线大涨,截至22:40,ARM大涨超12%,英伟达两倍做多ETF涨超7%,甲骨文涨超6%,英伟达涨超3%,微软、博通、阿斯麦等涨超2%。消息面上,ARM、微软、英伟达、甲骨文、OpenAI将是美国“星际之门”AI基础设施项目的初始科技合...

迎春花市年味足,深圳发力春节消费市场丨新春走基层

迎春花市年味足,深圳发力春节消费市场丨新春走基层

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佳节,也是居民的消费旺季,今年还是春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后第一个春节,不少城市以此为契机,增加了春节期间民俗活动,也提高人们在春节期间的消费热情。 “迎春花市”是深圳每年春节的重头大戏。1月22日,为期七天的2025深圳迎春花市盛大开幕,在各区举行的花市中...

商务部等五部门:从2025年1月1日起 延续开展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

商务部等五部门:从2025年1月1日起 延续开展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

商务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度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从2025年1月1日起,延续开展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对个人消费者交售报废老旧电动自行车并换购合格新车的,给予以旧换新补贴。补贴标准由商务部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合理制定,与上年补贴标准相衔接,保持工...

【公告精选】中国铝业2024年预盈120亿至130亿元;汇源通信提示风险

【公告精选】中国铝业2024年预盈120亿至130亿元;汇源通信提示风险

看公告,小e抢先报! 【热点】 汇源通信:公司生产的不是市场近期热点的CPO光模块 二连板汇源通信(000586)1月23日晚间披露股票交易异动公告称,公司生产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塑料光纤用光模块(速度在100兆以内)与目前市场高度关注的用于数据中心及AI算力等所需高速光模块(速度达40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