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一种毒性较强的猴痘病毒毒株具备性传播能力
新华社北京4月28日电 英国《自然》杂志日前刊登的一项新研究动态显示,一种毒性较强的猴痘病毒毒株已经具备通过性接触传播的能力。这让研究人员担心2022年曾出现的全球猴痘疫情有再次暴发的风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以往数据显示,这种被称为分支I的毒株比引发2022年全球猴痘疫情的主要毒株——分支II毒株的毒性更强。过去几十年来,分支I毒株在中非地区引发了几次小规模疫情暴发,但在2023年之前没有通过性行为感染该毒株的报道。此后,该毒株在刚果(金)的一个地区引发了聚集性感染,显然具备了通过性接触传播的能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个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机构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在本月发表的预印本论文中称,此次刚果(金)的猴痘疫情暴发至少涉及241例疑似病例和108例确诊病例,其中确诊病例中近30%是性工作者。由于检测能力有限,这些数字仍可能被严重低估。在性工作者中传播这一事实尤其让研究人员担忧,因为这表明该毒株已适应了通过性接触传播。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除猴痘疫情外,刚果(金)还面临霍乱等其他疾病的传播,因此多年来一直研究刚果(金)猴痘疫情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流行病学家安妮·里莫因表示,这意味着“疫情有蔓延到当前地区之外的巨大风险”。
此前医学界一直认为,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其病原体猴痘病毒是一种DNA(脱氧核糖核酸)病毒,以往主要在中非和西非地区流行。然而自2022年5月以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出现猴痘疫情。多地疫情显示,猴痘病毒已出现人际传播,并广泛传播到非洲以外的国家和地区。世界卫生组织于2022年7月宣布猴痘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直到2023年5月才解除该状态。
研究人员在论文中说,必须采取紧急措施,包括实行力度更大、覆盖面更广的流行病学监控,以及病例追踪和案例管理,并通过为高风险人群接种疫苗来控制该毒株的传播,避免引发新的流行病疫情。
【责任编辑:焦鹏】
阅读下一篇: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经济快讯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新研究:一种毒性较强的猴痘病毒毒株具备性传播能力” 的相关文章
大模型的应用需要深入各行各业,解决实际问题。要拓宽其应用场景,加强大模型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产学研合作,解决技术合规性、安全性、数据质量等问题,助力大模型走向广阔市场空间。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大模型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已经在语言理解、生成和推理...
新华社兰州4月11日电(记者张文静、胡伟杰)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陈建徽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海南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构建了中国湖泊营养水平历史数据集,时间跨度为1850年至今,由此揭示了我国湖泊营养演变历史,预测了各湖区水质环境状况。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
新华社南京4月13日电 题:接过创新接力棒——从“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说开去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华社记者胡喆、陈席元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4月13日,我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在苏州工业园区举行,70个获奖项目,蕴含着...
作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数据已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数据要素的“协同”、“复用”和“融合”效应将对创新生产要素发挥乘数倍增作用,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激活数据要素市场也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战略节点。对此,我国高度重视数据要素市场的培育,以“数据二十条”、《“数...
新华社北京4月25日电(记者王悦阳、张辛欣)记者25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北京市人民政府近日联合印发《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方案(2024—2027年)》,明确中关村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总体要求,提出到2027年初步建成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
图为科研人员拍摄的“北盘江凤仙花”。(郭应 摄)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华社贵阳5月1日电(记者李黔渝)我国植物学家在贵州北盘江流域盘州市境内进行科考时,发现凤仙花科植物的一新种。研究人员以其发现地将其命名为“北盘江凤仙花”。这一研究成果4月30日发表在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