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两会观察·数说中国经济丨“3.6万亿元”折射科技创新力度

两会观察·数说中国经济丨“3.6万亿元”折射科技创新力度

2025年03月07日64801

  《经济参考报》3月7日刊发文章《两会观察·数说中国经济丨“3.6万亿元”折射科技创新力度》。文章称,2024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3.6万亿元、实际增长8%”,5日提请审查的《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计划报告》)中的这组数字,折射出我国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的决心与底气。

两会观察·数说中国经济丨“3.6万亿元”折射科技创新力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多位代表委员表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发力点,要加快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强化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

两会观察·数说中国经济丨“3.6万亿元”折射科技创新力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研发投入加强 创新成果显著

  首提“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仍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关键词。“产业升级有新进展”“创新能力有新提升”“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9%、7.7%”“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领域取得新成果”“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1.2%”等表述和数据,是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显著的真实写照。

  与政府工作报告高“含科量”相对应的,是《计划报告》中的这组高“含金量”数据: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3.6万亿元、实际增长8%,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为6.91%,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4件”。

  “十四五”规划提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的目标。事实上,“十四五”以来,我国研发投入强度不断加大,达到并超越了7%的预期增长目标,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厚蓄动能,成为高质量发展和科技自立自强的坚实支撑。此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也显示,2024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2.68%,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

  近期,宇树科技、DeepSeek等企业频频出圈,浙江的科技创新成果再次受到关注。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科技厅厅长高鹰忠介绍,2024年浙江新增全国重点实验室18家、累计达38家,新增重大科技成果110项,获国家科技奖30项,区域创新能力连续3年居全国第4位。2025年目标全年研发投入强度达3.3%左右。

  在“人造太阳”等大科学装置屡创世界纪录的合肥,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市市长罗云峰告诉记者,合肥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建立了稳定的资金支持机制。近5年,合肥财政科技投入超千亿元。2024年,合肥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4%,居省会城市第二。

  锚定新质生产力 创新路径清晰明确

  在伊利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工作人员只要通过手机App就能实时掌握每一头奶牛的动态,数字化智慧管理覆盖了奶牛的“衣食住行”……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高级专家、伊利集团全球创新中心科学研究总监王彩云告诉记者,从最初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升运营效率,到当下紧握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机遇,伊利正在探索以科技创新摆脱传统增长路径,打造更加高效的产业链。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抓科技创新,要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在合肥的创新版图中,新型研发机构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板块。2012年,由安徽省、中国科学院、合肥市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四方共建的中国科大先研院,率先探索出一条独特的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新模式。截至目前,合肥先后与中国科大、清华大学等高校院所、院士团队、龙头企业共建各类新型研发机构54家,基本覆盖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光伏及新型储能、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及新材料等“6+5+X”产业集群体系。

  抓产业创新,要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重。

  全国人大代表、万事利集团董事长屠红燕介绍,尽管丝绸行业属于传统产业,但万事利已率先开始探索人工智能在设计和生产制造环节的应用,并研发出行业首个垂类AIGC花型设计大模型,可实现“为全世界80亿人每人设计10万条丝巾不重样”的个性化需求。

  推动深度融合 完善创新体制机制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工业大学校长郑磊认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这种深度融合既是高科技产业的“成功密码”,也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发力点。

  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要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挥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作用,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最大的动力一定是在企业。”郑磊认为,企业尤其是产业中的龙头企业,既应该是科技创新主体,也理所应当是产业创新主体,应该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主力军。

  科技领军企业华为已经开始探索。为打造开放、原生、可持续发展的计算产业生态,华为已与清华、北大、浙大、上海交大、中科大等5所高校完成卓越中心签约,其中北大、浙大、上海交大和中科大已完成第一批课题立项。此外,教育部与华为联合发起“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项目,全国72个基地已开设1600多门课程。

  全国政协委员王桂林建议,一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需求为牵引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形成“样品-产品-商品-产业”有效转化的科技创新链;二是建立以科技金融为主线的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体系,打造“初创企业-领军企业-世界一流企业”梯次进化的企业育成链;三是营造鼓励创新、公平稳定的良好生态,完善“创业者-企业主-企业家”和“科研工作者-科技领军人才-顶尖科学家”的人才成长链。(记者 吴蔚 魏一骏 刘美子 陆浩)

【责任编辑:陈听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经济快讯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两会观察·数说中国经济丨“3.6万亿元”折射科技创新力度” 的相关文章

耀坤液压IPO:夸张的研发投入、异常的成本数据均指向报表可靠性问题

耀坤液压IPO:夸张的研发投入、异常的成本数据均指向报表可靠性问题

(原标题:耀坤液压IPO:夸张的研发投入、异常的成本数据均指向报表可靠性问题)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液压系统,是一种利用液体传递压力和能量的动力传输系统。主要由液压泵、液压缸(或液压马达)、控制阀、油箱、油管等部件组成。液压系统优势在于结构紧凑、输出力大、操作简便,广泛应用于...

急速反弹后港股进入调整期,哪些基金表现稳健?

急速反弹后港股进入调整期,哪些基金表现稳健?

(原标题:急速反弹后港股进入调整期,哪些基金表现稳健?)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出品|公司研究室基金组 文|曲奇 自9月中旬美联储降息0.5%,确定开启宽松周期后,港股就掀起了一波快速上涨行情。 根据Wind数据,9月11日至10月7日,恒生指数在17个交易日内涨幅34.32...

两新股今日登陆创业板,最高涨幅分别达883.35%、800%

两新股今日登陆创业板,最高涨幅分别达883.35%、800%

(原标题:两新股今日登陆创业板,最高涨幅分别达883.35%、800%)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宏网股票10月24日电 10月24日,六九一二(301592.SZ)、苏州天脉(301626.SZ)创业板首发上市,盘中双双大幅拉升。其中六九一二发行价29.49元/股、盘中最高289....

盛普股份:多家新成立企业迅速跻身主要供应商

盛普股份:多家新成立企业迅速跻身主要供应商

(原标题:盛普股份:多家新成立企业迅速跻身主要供应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2023年1月已创业板IPO“过会”的上海盛普流体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普股份”),近期撤回了创业板首发上市申请。此次IPO,公司原计划募资7.07亿元,除1.8亿元用于补流外,其余投向新能源流体...

苏州天脉在深交所敲钟上市 开启导热散热领域新篇章

苏州天脉在深交所敲钟上市 开启导热散热领域新篇章

(原标题:苏州天脉在深交所敲钟上市 开启导热散热领域新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宏网股票10月28日电 10月24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苏州天脉导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苏州天脉、股票代码:301626)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开启了在国内散热领域的新征程。图片来源于网络,如...

拉普拉斯首发上市,开盘最高涨幅468.83%

拉普拉斯首发上市,开盘最高涨幅468.83%

(原标题:拉普拉斯首发上市,开盘最高涨幅468.83%)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宏网股票10月29日电 10月29日,拉普拉斯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拉普拉斯,688726.SH)科创板首发上市,开盘价100元/股,涨幅达468.83%。本次IPO发行价17.58元/股,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