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钱”时刻就在今天!五一国债逆回购最佳操作日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五一假期即将到来,股市休市,闲钱放着也是闲着,利用闲钱来捡钱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所谓每逢佳节发红包,受流动性影响,节假日资金价格可能走高,操作一把无风险收益的国债逆回购,挣点过节红包,算是股民的一个小福利。
结合今年五一放假安排,本周一(4月29日)就是操作国债逆回购的最佳时点之一。4月29日当天,只需投资1天期逆回购就可以赚到6天的利息,而且资金在5月6日开盘前即可到账,也可用于继续投资。
五一国债逆回购最佳操作日期
今年五一假期一共放假5天,5月6日(周一)股市正常开市。在本周一,投资者操作国债逆回购即可获得五一假期期间利息。对于国债逆回购,这次投资者只要操作得当,最高可获得相当于投资期限6倍的收益。也就是借出1天期的国债逆回购,就可以赚取6天的利息。
单从计息时间来看,目前五一国债逆回购最佳操作日期是本周一(4月29日)。操作1天期逆回购(可在当日盘中及收盘后的半小时内下单,资金在次一交易日盘前已可用)能赚足6天利息。
4月29日(周一),投资者可以借出1天期逆回购(沪市逆回购简称GC001,代码204001;深市逆回购简称R-001,代码131810),就可以收获6天利息,资金在5月6日盘前已可用,虽不能提现,但可进行股票交易。
需要提醒投资者的是,操作国债逆回购不仅要看计息天数,也要看实时的资金价格(利率),看准时机再出手。像2019年1月2日,国债逆回购收益率一度飙升至20%,如果碰上这种机会,就不要麻烦算计息天数了,可以直接果断出手。
节前操作还要注意,通常在下午三点后,逆回购利率多会出现跳水。虽然从不影响股票交易的角度出发,可等待收盘后再参与逆回购操作,但如果当天并无好的股票投资机会,投资者可考虑在下午两点前就以自己满意的年化利率完成下单。
操作简单,炒股赚钱两不误
别看国债逆回购听着高大上,但实际操作起来比买卖股票还要简单,只要有一个股票账户就行了。
只需要在交易时段(截至15:30),从交易菜单栏进入交易页面,即可以直接点击“国债逆回购”按钮开始操作。接下来选择一个品种,选择一个利率,填写投资金额,点击下单按钮即可。
对大部分股票投资者来说,日常只需参与1天期的逆回购交易即可,确保次一交易日盘前资金已处于可用状态,不影响股票操作。
上市公司也在投资国债逆回购
其实不仅仅普通投资者热爱国债逆回购,上市公司也热衷于国债逆回购。在有短期闲置资金的情况下,将闲置资金参与国债逆回购,也成为当下不少上市公司盘活账面闲置资金的新玩法。
4月27日,发布了《关于使用自有闲置资金进行委托理财及国债逆回购的公告》。公告称,根据公司经营计划和资金使用情况,在保证资金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公司及公司控股子公司拟使用闲置自有资金不超过40亿元购买商业等具有合法经营资质的金融机构发行的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固定收益类产品、低风险理财产品、收益凭证、货币型基金及国债逆回购等金融产品。
“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获得一定的投资收益,进一步提升公司整体业绩水平,为公司股东获取更多的投资回报。”公告解释称。
上海海能投顾首席投顾徐习瑶向记者表示,上市公司参加国债逆回购主要缘于以下几点原因。一方面,眼下是五一假期,市场资金需求较大,国债逆回购作为一种短期低风险理财的选择,其短期收益确实可观。其二,政策宽松背景下利率水平走低,同类型的金融机构理财产品收益下滑,阶段性的资产配置荒也是企业参与逆回购的又一重要原因。
国债逆回购操作四大误区
国债逆回购操作虽然简单,但也存在不少误区,投资者有必要进行避免。
误区一:非工作日前一天操作
不少投资者习惯于在节假日或周末(非工作日)的前一天进行逆回购操作,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操作策略。由于逆回购新规于2017年5月22日起正式实施,最大的变化在于计息天数从回购期限的名义天数修改为资金实际占款天数。因此,选择做哪一期国债逆回购最为划算尤为重要。
误区二:大额资金集中下单
根据逆回购资深操盘人经验,最好分批下单。由于逆回购一天内利率变化较大,投资者不可能保证一次就买到当天较高的利率,而分批下单则会避免这一问题。特别是对于资金量较大的投资者,分批下单能大概率捕捉到日内较高利率。
误区三:手续费过高
提起国债逆回购,不少投资者会有这样的理解:赚点利息还不够交手续费的!其实,逆回购虽有点手续费,不过非常低,每10万元1天收费1元(粗算一下就是十万分之一),按天计息,30元封顶。
误区四:投资有风险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成为人们投资前反复斟酌的一句话。国债逆回购是否会存在风险?简单来说,风险几乎为零。交易对手是结算中心,如果融资方到期不能按时还款,结算中心会先垫付资金。流动性非常好,资金到账后可做其他投资,流动性最好且交易量最大的是一天逆回购。
(文章来源:时报网)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经济快讯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